之前偶然看到一篇「以情緒為恥的文明」的文章,作者提到我們的社會對於負面情緒的處理方式主要以壓抑、轉移、忽略、羞辱四種,可是這四種方式沒有一個能夠教我們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只是強迫孩子接受「成人不接納負面情緒」的觀點。
 
大部分成人面對負面情緒之所以態度消極,是因為很多成人都不知道如何處理。即使知道任何負面情緒必有其因,或多或少明白那些「因」有如鞋底沾到咀嚼過的口香糖甩也甩不掉,可是很多人寧可壓抑、轉移、忽略,甚至以那個「因」與緊接而來的情緒為恥。
 
因為快樂輕如羽毛,所以我們慣於分享喜悅、好運;因為不快樂重如鉛塊,所以我們獨攬悲傷、痛苦。這些被社會命名為「堅強」,其中有多少是「故作堅強」?有多少人在真正變得堅強之前病了,甚至撐不住了?
 
察覺、定義與表達自身的情緒很重要,適合找伴一同學習。開心的時候一起開心,不開心的時候一起找原因,一個人接納另一個人的難過,一個人擁抱另一個人的委屈。
 
愛哭沒什麼,比起用說的,哭的比較快,這是很自然的情緒反應,我特別討厭聽見「你是男生耶,哭什麼哭!」碰到那種人我回家都會再跟兒子講一次以正視聽。我都跟兒子說「你先哭一哭,有什麼不爽待會再說。」不然他一邊哭一邊說,我實在有聽沒有懂。在他尚未學會表達之前,他要哭到告一段落才會伸出手討抱,最高紀錄是狂哭一小時,哭到我們母子倆一起哭。可是這樣五年下來,當他想哭有地方哭,伸手就有人安撫,我覺得他活得好健康,而且當我難過時,他會畫一張圖想讓我開心,會直接拿一包衛生紙給我,或是會陪我一起哭。
 
我們毋需以真實的情緒為恥,反而要等理智回來時自問:「為什麼我憤怒/難受/忌妒/埋怨/痛苦?」四種方式中的轉移與忽略只是一時之計,當內心充滿這些情緒卻不處理,就像一杯已經快倒滿的水,水最後注定會溢出杯緣,弄濕杯子的週邊,等到那時候再處理就辛苦了。而壓抑與羞辱最好不要用,孩子長期被如此對待學不會換位思考,不僅無益於認識情緒,也無益於與他人建立良性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