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1109.jpg    

票根。

 

今天這個家的男主人休假,我們全家出動來看展。  

 

進入展區首先會注意到余光中所寫的序言,我喜歡他的文字;接下一個空間是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版,仇英版,與清院版本;然後是清明上河圖的背景,清明二字的意義,宮廷畫家的作畫工具;再下一個空間就是放大版的清明上河圖,幫助解說細部;穿過放大畫裡不同職業不同衣著之小人物的巨型布幕,就是這次展覽的重頭戲了。

 

20111109(002).jpg

放大版的清明上河圖,幫助解說細部。

 

這次展出的重點,是讓清明上河圖藉由現代電腦動畫技術使這幅巨作裡的小人物動起來,重現宋代汴京於清明時節那種既樸實又熱鬧的人文風景。這是由上海水晶石數字科技公司耗時兩年製作而成,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將二十五公分高,五公尺長的原畫放大三十倍,投影在六公尺高,一百一十公尺長的巨型螢幕上。

 

20111109(006).jpg  

重頭戲。

 

裡面的小人物千人,靜靜細看幾分鐘發現還日夜交替呈現市井小民的生活,這是原作當中看不見的部分;動畫技術幫助呈現我們對當時老百姓生活的想像,也拉近我們與原作的距離。據說這個動畫是以四分鐘為一周期,兩分鐘白天,兩分鐘夜晚,白天與夜晚分別有691人和377人在活動,還聽得到人聲鼎沸。

 

20111109(001).jpg  

 

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投影在大又長的橫幅螢幕上,不知是空間場地考量抑或是當初設計就是這樣,螢幕非平面而是波浪狀,格外新鮮;螢幕下方則是藉由投影於造景石上創造出水面波光粼粼的錯覺,煞是有趣。

 

由於媽媽看到中段才發現可以攝影,小小孩又已經開始躁動,所以沒再回頭拍照,只能憑片面記憶與媒體資訊補充一下內容。其實我們離開展場的時候小失望,但是那也是因為沒能一一細看,否則應該可以得到更多,瞭解更多。

 

然後,一定要的,小小孩在商品區找到樂子。

 

  

 

近幾年來,所謂的人文藝術性展覽已經愈來愈趨於商業導向。這是一個感覺問題。

 

當然我們知道,一個展覽要辦到所謂的成功,對廣大民眾而言,首先要吸引民眾購票入場,入場後又可以看到不同於平常認識的something,才會覺得值回票價。對於策展單位而言,辦展覽也許是憑著一股對人文藝術的熱情,也許是大財團為了善盡社會責任(背後目的是為了節稅),或根本就是為了圖利。

 

不過大多數來觀展的民眾並不會在意企業有沒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更不在乎辦這場展覽的單位到底賺了多少錢,但是絕對會計較自己的當次觀展經驗是否值得。縱使展覽主題不一,民眾該次觀展經驗也許是下次是否再度造訪的關鍵要素;也是該項產業得以永續經營的關鍵要素。

 

這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展場空間設計與規劃。展區與商品區的比例分配是否妥當很容易影響觀者感受,如果展覽內容不夠精彩,周邊產品卻很精彩,就會讓觀者覺得策展單位規劃不夠細膩,只是想圖利廠商,自己也分杯羹。

 

我覺得這次清明上河圖移師台中,在高鐵旁邊舉辦,更大目的是為了發展觀光。因為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實在太龐大,科博館和國美館或因檔期無法配合,或因場地無法配合,所以就近在高鐵旁舉辦,利用交通位置的便利性發展觀光刺激消費,這個考量也不能說錯。

 

只是一進入會展中心時就看到兩側的小吃攤,寬敞又豐富的商品區則讓人感覺好像是小時候參加畢業旅行被載到一個定點買名產,整體而言難免有一種參加商業性展覽的錯覺,個人不是很欣賞。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固定下來,其利用價值將會大於台中世貿中心。

 

arrow
arrow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