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3(038).jpg 

 

因應建國百年,今年的藝文活動似乎特別多。

   

百年慶典.儀期儀會是由教育局與台中市政府主辦,由台中女中與台灣儀隊育成發展協會承辦;其中特別的是,台灣儀隊育成發展協會至今才成立一年多。因為由市政府主辦,出借自己的廣場為表演場地似乎也是應該的。衝著全國儀隊這四個字而來,但是一看到參加表演學校名單卻大失所望。

 

彰化縣立二林高中

國立土庫高職

國立斗六高中

國立文華高中

國立台南一中

台中私立青年高中

國立嘉義女中

國立台中女中

台中私立大明高中

國立彰化高中

國立宜蘭高職

台中市光華高職

台中市立嶺東高中

 

講到儀隊,歷史悠久的北一和景美都沒來,頓時有一種被全國儀隊這四個字騙了的感覺。我想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想試水溫吧,但是感覺總是名不符實。往好的方面想,也許市政府不是沒有邀請的誠意,而是北儀和景儀正值交接時期,或是她們正在台北趕場表演吧。

 

在還沒開場之前,看那些身著不同儀隊制服的高中生穿梭人群時,時空彷彿也回到了過去。不過在第一支隊伍走出來,音樂下了,槍法開始做了,愈看愈想哭。其實是心態不同。看著這些小我十歲的高中生,如果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就不希望他們那麼辛苦的在艷陽下揮汗拋槍;可是他們正在做這件事,他們願意做這件事,能不感到驕傲嗎?

 

20110723(003).jpg  

二林高中

 

20110723(004).jpg  

土庫高職

 

20110723(010).jpg  

斗六高中

 

20110723(012).jpg  

文華高中

 

20110723(016).jpg  

台南一中

 

20110723(026).jpg  

嘉義女中

 

    

台中女中

 

昨天是舊曆大暑,真的好熱啊。抱著小勛從十點多看到中午,中場休息再繼續曬太陽就是為了把中女中看完。中間漏看青年高中,總共看了七所學校,其中斗六,文華,嘉女,中女都不錯。文華人雖少,約二十人上下,男女一起上場,甚至算不上是正式制服,但是他們的動作是整齊的,中間還有一段很炫的槍法,記得沒看過我們的黃槍做過,期待他們會繼續成長。斗六和中女的規模就大了點,五六十人上下,斗六的氣勢感覺多一點。中女的槍法比較基本,撇開掉槍不談,動作都有到位,波浪也不錯;斗六的陣仗似乎是最大的,動作整齊,挺令人驚艷的。看得出來這兩支是有歷史的隊伍。

 

因為我是以一個曾經身為他們一份子的觀眾來看他們,我想要看到的是整齊的步伐,紮實的托槍,清楚的頓點,整排看去好像只有一把的旋槍。所以除了以上還說得出優點的學校之外,其他學校我只看到步伐不一,動作沒頓點,甚至還加入不少與儀隊精神不符的舞蹈元素。當然,如果我把後面五個學校都看完,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吧。

 

想必時代不同了。十年前,我們就已經面臨存亡的問題。面對升學壓力,家長認為讀書是高中三年最重要的事,孩子在課餘只需做一些輕鬆的活動,參加輕鬆的社團即可;管理我們的教官承受來自家長或高層的壓力,他們也不允許我們花太多時間自主練習。

 

但是當時還是很多像我一樣對儀隊抱持狂熱的傻孩子,我們全隊還有八九十人。十年後的景儀,由最近的一次公開演出看來,只有三把刀,黑槍不到二十把,所以連黃槍都沒有;而且做的槍法又很基本保守,難度高一點的右左旋是看不到的。在景美,儀隊真的是愈來愈不受重視了吧。

 

看到市政府和教育局將儀隊當作文化傳承的規格來看待,心情真是五味雜陳。我們七年級這個世代,是開始講求個性的世代;一個人沒有個性,就好像沒有特色,待人接物似乎就比較吃虧。所以七年級以後的孩子,敢於表現自己反倒成為一種優點,一種值得讚許的態度。

 

是的,單純來看這件事,一場表演有沒有讓人看見態度?看見了,自然掌聲如雷,而不是由司儀提醒表演已經結束,基於禮貌請觀眾給點掌聲。當然,要達到一致的美,真的很難。看四五十人整齊劃一地跳踢踏舞也會感動落淚,看得太入迷以致看不出哪個表演者有小孩要養,哪個表演者生活艱苦,哪個表演者身體狀況微恙;他們若不是為了掌聲,就是熱情,就是榮譽,所以做到了讓全世界想一看再看的表演。

 

然而高中儀隊如今已經變成像歌仔戲,像捏麵人,像原住民山歌一樣,那種愈來愈少人耕耘的文化元素,是否已經淪為時代洪流中無法避免被沖走的小石子?

 

我認為想要保留儀隊的精神與文化,就不要妥協。儀隊的核心價值原本就是力與美,加入輕快的舞步讓人看不懂到底在幹什麼;想要看年輕與熱情,那些表演的清一色是十六七歲的高中生,他們臉上掛的燦爛笑容,難道不是年輕不是熱情?

 

我知道,對某些人而言,儀隊是只出現在國家慶典的表演,是嚴肅的場合,是莊重的表演。但是也不是說加入一些輕快的舞蹈就可以讓大家對儀隊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至少我覺得不但看不清楚儀隊的精神,表演也淪為不倫不類。

 

儀隊的精神在於紀律,合群,和諧不管是什麼表演都需要以上精神來鍛鍊,只是看起來沒有那麼硬性。三十人規模的合唱團各唱各的,還成一個合唱團嗎?時下流行的舞蹈也是三五成群,難道他們表演比賽時不用對拍子,不用相互配合舞伴的動作?

 

如果只是為了存續,為了吸引年輕學子投入,而失去儀隊的原汁原味,那還是讓這些孩子去跳hip hop,跳free style吧。

 

整體看完似乎感慨居多呢。隨後找了近期北儀與景儀的公開表演,才發現北儀人數還有六七十人的編制,而景儀有三十人似乎就該慶幸了。靈機一動在youtube上找看看過去的表演,但是還一時想不起來自己是哪一屆的,沒想到還真的有!而且一點進去就聽到林先麗的聲音,真的好感動!

 

北儀近期表演http://www.youtube.com/watch?v=OjRHI6xkML8&feature=related

景儀近期表演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SlTarbfVc

景儀37屆校慶表演http://www.youtube.com/watch?v=aeWHk1HCf0I

 

過去的榮光,偶爾回味一下。可別太沉迷了呢!

 

 

 

2011.07.27補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