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的茶坊,不時有大人帶著小孩在此聊天玩樂。
在廚房流理台,如果廚餘兩天沒倒掉也沒密蓋,產生的小飛蠅就會在流理台自成一個小生態;在我們常去的茶坊,一天當中某些時段,會有零星孩子聚在一起玩,小勛還是裡面數一數二的小小孩,和大孩子還是玩不起來,但是他在玩什麼,卻會引來大孩子的指點干預。小小孩還不知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慌張到生氣,無助則是一連貫的心理狀態。
我當然會告訴大孩子,小勛不需要他的指點就可以自己玩得好好的,試著用談話將大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但是我也聯想到:小勛很快就要一個人面對沒有大人的社會,他可以靠自己交到朋友嗎?他會不會被其他孩子欺負?他可以適應沒有媽媽作後盾的環境嗎?這三個問題的解答攸關孩子能否獨立於一個新環境。
最近青年發展基金會所拍攝的一部反霸凌廣告打得正兇,我自己小時候也見識過所謂的霸凌,十四十五歲的精力旺盛或血氣方剛都需要一個發洩出口,男生尤其容易成為加害者或被害者。以動物學或社會學的角度而言,這或許是人與人相處之間無法避免的,日漸形成的一種常態,一種關係:人的先天體型可能在最初就先決定誰強誰弱,但是人的頭腦與求生意志才是決定日後孰強孰弱的關鍵。
我看過別班女生被抓到我們班硬是被人拉扯剪頭髮被呼巴掌,也看過別班男生被抓到我們班拿木製課桌椅狂摔。不要想我們班混混同學怎麼那麼有同窗情誼,他們也會欺負同班同學:我看過班上男生的手掌被迫放在桌上,混混同學拿一把大剪刀往下猛戳,是持續數分鐘的恐懼總合;也看過班上體型比較嬌小的男生固定要給混混同學零用金,幫忙跑福利社,甚至要跑腿去蒐括勒索其他同學的零用錢;也看過男同學被其他人在玩樂中脫褲子,雖然體型允許他立刻反擊,後來他還是回到座位飲聲哭泣。總之惡作劇居多。
男生礙於自尊心比較強或不知從何談起,往往選擇暗自神傷,對於心理創傷的事後治療成效就非常有限。因此家庭的溝通機制就非常重要。不過不是說家長介入就能夠即刻改善孩子在同儕團體裡受到的不良遭遇。當時那些受侮的同學或是不想讓父母操心,或是也許有回家反映但是家長沒有出面處理,或是家長有請導師私下處理掉,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名同學的家長來學校高調反映,希望能為孩子討公道。後來該同學表面上變成導師的重點關懷對象,實際上在導師視線之外反而淪為混混同學的重點欺負對象。
父母的介入只是暫時打破這個小生態的規則,並不能打破這個小生態裡原本的權力平衡,除非父母打算從此在這個小生態裡生活,但是父母這舉措將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獨立處理挫折的機會。家長所能做的,就是保持溝通順暢,提供可能解決方案,給予精神支持,讓孩子不論是在學校團體生活內或離開學校場域外,都能感受自己不是一個人,受霸凌不是人生全部,霸凌也不該是常態,利用這種機會或遭遇強化孩子的心智與道德觀,不要有樣學樣因此欺負比自己體型弱小或生性溫馴的孩子。
很多人生道理與觀念的落實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但是我們只能顧好自己的孩子;一旦他人(不管是大人或孩子)的言行危及我家孩子的生存意志──這是最後一道父母應該守持的防線──那才是父母應該站出來do something的時候。不論任何問題發生之前或當下或之後,父母應該是孩子的軍師,孩子的顧問,孩子的小叮噹,孩子的心理諮商,更是孩子永遠的精神支持力量。雖然小勛還不到那個年紀,但是媽媽已經忍不住在心裡事先預演一下,也是媽媽對自己和對孩子的承諾吧。
青年發展基金會最新宣導反霸凌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JARiAFxKfo
2011.12.02補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