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si_logo.jpg

   

這幾天腦袋有一條思考線路被校園霸凌佔據,沒想到這麼巧,昨晚窩在電視機前面一邊餵兒子吃飯一邊胡亂轉台,就看到犯罪現場影集邁阿密系列播出相關主題,立即引發我的書寫欲。說真的,從犯罪現場的始祖拉斯維加斯系列,到邁阿密系列,甚至是紐約系列,自始至今拉斯維加斯依舊是我的最愛。

 

我在大二大三的時候認識了冷靜自持的葛瑞森(Dr. Gilbert (Gil) Grissom,由演員William Petersen 飾演),美麗強勢的凱薩琳(Catherine Willows,由演員Marg Helgenberger飾演),情感纖細的尼克(Nick Stokes,由演員George Eads飾演),聰明敏感的莎拉(Sara Sidle,由演員Jorja Fox 飾演),搞怪俏皮的葛瑞格(Greg Sanders,由演員Eric Szmanda 飾演);華瑞克(Warrick Brown,由演員Gary Dourdan 飾演)在第*季的時候被幹掉了,後來由萊利(Riley Adams,由演員Lauren Lee Smith飾演)遞補,但是她只待了一季;莎拉也離開一陣子,還好後來有回來;葛瑞森在劇中為了追隨莎拉也離開了,頂替葛瑞森職位的是雷(Dr. Raymond(Ray)Langston,由演員Laurence Fishburne飾演),他是大銀幕的熟面孔,非常搶戲,整個第十和第十一季幾乎以他與連續殺人犯之間的心理糾葛為主軸,個人覺得有些反感。不過因為凱薩琳,尼克,莎拉,葛瑞格都還在,隨著我偏愛的葛瑞格戲份愈來愈重,從第*季開始由內勤轉外勤,另外一直待在實驗室裡的哈吉斯(David Hodges,由演員Wallace Langham 飾演)角色也逐漸突顯出來,我對拉斯維加斯的忠誠度不減反增。

 

雖然我的標題下犯罪現場邁阿密系列,但是我還是要重申自己的最愛依然是拉斯維加斯。原因之一在於裡面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性他們從200010月在美國CBS開播以來,各司其職,共同出生入死,歲月累積起來的默契,向心力與革命情感,是我一直支持下去的原因;對老觀眾而言,更是一種共同成就,共襄盛舉的感覺。我在犯罪現場影集還沒在國內夯起來的時候就開始追了,那時候DVD出租店的進片進度比AXN還快;後來夯起來,版權費就難談了,DVD出租店連拉斯維加斯第八季都還沒有。基於對拉斯維加斯系列的偏愛,一直想動筆,卻因為太多集太多主題可以討論,反而不知從何下筆,所以遲遲沒有動靜。

 

回到標題重點邁阿密系列。何瑞修(Horatio Caine,由演員Davis Caruso飾演)一直是這部影集的主打,光這點安排我就覺得相當不討喜,也太過大膽冒險。可能這名演員在美國很有知名度,也確實有其螢幕魅力,但是他在訊問時候的姿態,我覺得太過自信太過理想,稍嫌不切實際;不過他很喜歡小孩,這點倒是有加分。因為不鍾情於邁阿密系列,所以除非拉斯維加斯和紐約系列都沒有重播,邁阿密剛好又播我有興趣的案例,我才會看。在這裡不談邁阿密的角色或其他,就談名為亂石刑的這個案例。該案例以被亂石砸死的屍體為開場白,不過該死法太不因時制宜,立即引發觀眾的好奇心。

 

死者是一名女高中生,她是在離開一場派對後在被綑綁的狀態下被亂石打死的。這讓人立刻聯想到亂石刑。亂石刑是伊斯蘭世界用於處分與人通姦的已婚男女,他們將在露天市集被群眾以石頭亂砸至死,是極殘酷也極慘烈的死刑。在現今刀槍取得容易的美國社會,殺人不用刀用槍而是用石頭,手法太不尋常。以死者年紀來推斷兇手與被害者的關係,初步鎖定的嫌疑犯是沒有槍而且對死者懷有深仇大恨的青少年。訊問對象有該校校長,他對於該生被殺害不感到意外,鑑識人員初步了解該死者在校是會用盡各種手段霸凌學生甚至老師的人。不過校長的說辭被死者母親嚴正否認,但是她以絕對的口吻讚美自己的孩子,該態度就讓人大大反感,對於其可信度也該持保留態度。

 

循線訊問一名女學生,她聲稱大概是因為太想融入死者的交友圈,死者反利用她求好心切的心態,同意讓她參加派對,但是要她付出相當代價。女學生本來不懂死者的意思,但是派對上三名足球隊男學生找她,她就傻傻地被破處了。事後死者問她該不會做了吧?隨即用鄙夷的語氣說她是蕩婦,並叫她立刻滾出派對。接著又訊問一名男學生,他落入青少年典型玩過頭的惡作劇圈套,在學校淋浴間洗澡的時候消防警示鈴大作,他出來的時候一絲不掛,衣服褲子都被拿走了;他以為同學都離開學校了,沒想到他一走到學校走廊,就見到死者夥同其他學生爭相用相機拍下他的裸體。從此以後在學校大家都用異樣眼光看待他,嘲笑他,排擠他。承受不了這種壓力之下,他選擇自殺;還好命有被救回。

 

該校長知道學校某些學生因為死者的行徑而苦不堪言,於是藉由校長與被霸凌學生之間,以一對一的訪談錄音,蒐集證據,希望有一天能夠遏止死者的囂張行為。沒想到被死者發現,死者很猖狂地跑去校長室恐嚇校長,一旦他做出不利於她的事情,她會反過來一口咬定他對學生性騷擾,並且會讓他無法在學校有立足之地。畢竟校長也是希望對霸凌事件有所作為的人,但是他錯就錯在把一對一的訪談錄音備份給上述兩位被霸凌者的父母。也許他已經無計可施,希望可以與家長共同成立聯盟陣線,而不是看著被霸凌學生的眼睛,愈發突顯自己明明知道一切卻無能為力的樣子。

 

後來案情走向一場悲劇。兩名被霸凌學生的父母只是想要嚇唬死者,所以把她綑綁起來,強迫她聽CD裡被霸凌學生──同時也是自己心肝寶貝──的沉痛告白。他們不明白的是,會霸凌同學的孩子,已經有某種程度的心理變態;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心理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是善惡分明,一是善惡不分了。她反唇相譏是他們自己做父母的生出廢物,還嘲笑被霸凌者連自殺都會失敗。基於自覺未完盡保護孩子的責任,讓孩子受到侮辱傷害的愧疚感,又因為孩子被加害者的恥笑瞬間轉化為難平的憤恨,殺人意外就這樣發生了。

 

延續我的小生態;小社會校園霸凌之所以值得關注也必須關注的原因是,某種程度而言,學校是一個法律到不了的封閉型社會。有太多心理研究指出,人類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紀,一旦遭受重大的身心理傷害,尤其是損及尚在建立階段的自尊與自信,當事人基於自我保護機制,對於該傷害的反應,可能是從此封閉自己,不再與人親近;也可能是從此變得有攻擊性,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對一個孩子的人格發展而言,其負面影響可能持續一輩子。

 

大概是礙於時間有限,也太超脫主題,最後沒有我期待的那一幕出現──由鑑識人員對死者父母揭發自己孩子霸凌別人的醜陋真面目。為了切合亂石刑這三個字,而且畢竟只是推理辦案,把案子辦完釐清真相就好,校園霸凌點到為止就好。在被霸凌者父母為子女殺人的行徑在警局被揭穿之後,何瑞修冷冷地下註解:法官,陪審團,劊子手(Judge, jury, executioners),隨即將他們收押。有時候我不禁想,現實中的執法人員到底有沒有權力為兇手的殺人動機與行為下註解。因為換作是我,可能也很難跳脫這個悲劇,就只是想為孩子討一個公道,然後再弄得自己遍體麟傷。

 

殺人也是一種選擇。人間有許多悲劇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法律無法及時給予正義。守法的人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情只會等待司法正義的到來,但是要等待司法正義的到來還要先符合所謂的程序正義,那是漫長的等待,對身心都是煎熬,所以殺人者選擇自己來。反正最愛已經失去,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這起由亂石刑帶出來的校園霸凌之始作俑者,追本溯源應該要追究她的家庭背景,可惜邁阿密系列的編劇沒有做這麼多。邁阿密的案例向來比較偏重於幫派角頭犯罪,拉斯維加斯比較偏重側寫犯罪心理,執法人員也比較有人情味,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把案子真相比對出來,沒有下多餘的註解或結語,是比較人性化也比較符合現實的地方。這也是我偏愛拉斯維加斯的原因之一。

 

 

 

關於校園霸凌,漫畫可參考末延景子的Life~人生

http://zh.wikipedia.org/wiki/Life_(%E6%BC%AB%E7%95%AB)

小說可參考Jodi Picoult《事發的十九分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9992

2011.12.06補記

arrow
arrow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