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6979  

2/16,一歲十個月又八天,玩溜滑梯擦傷臉,沒多久又開心地玩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主要照顧者不計付出的愛。在安全感尚未根深蒂固之前,他不會願意父母離開他身邊;相反地,當他相信父母會一直陪伴他,支持他,未來他就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而且意志堅定。

 

每一個個體,在屬於自己的生命時間裡,總會有一段或短或長的「尋根之旅」。生命始於自然,也終於自然,但是我們還是會不斷思考:我們將從何而來?我們又將從何而去?

 

我想是因為在尊重自然的循環與上帝的安排之下,面對寬廣的世界,我們不時覺得茫然,總是覺得不安,我們還是需要時時探究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否則我們無以說服自己淡然接受人生難免的苦難。

 

我不禁推斷,如果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像紮根般地用言語行動傳達,他是父母想要用盡一輩子力氣灌溉的小樹,而父母就是包容小樹恣意成長的大地,讓小樹踏實感受到大地真切的愛與存在,無須不斷回溯既往自己從何而來,它才能夠任性發展,順心而去。

 

然而,不是每一個孩子的父母都樂意為孩子改變,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更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都有得到祝福。於是承認自己有缺陷,接受自己的缺陷,並找回完整的自己,便成為這些孩子在生命旅途上跌跌撞撞的理由。

 

每次回台南,看著公公總是急著把孫子抱走,帶他出門與之獨處,或是渴望孫子夜晚與之共枕眠,我不得不去想,公公的心究竟是有多麼不平靜。若說孫子是公公注意力轉移的助力一點也不為過;然更明確地說,孫子是公公心靈的依託。

 

可是,對小勛而言,父母給的安全感還不夠,尤其是公公總會在不對的時間──他不安的時候,他生氣的時候,他疲倦的時候,還有夜晚──要求與孫子獨處,不顧孫子的心理需求,讓我們事後必須花更多時間重建小勛對我們的信心。

 

每每公公問跟阿公睡好不好?總是得到小勛大哭的回應。我不管公公感覺有多挫敗,我只在乎小勛的不安全感,期望不要因為這一次又一次的試探,加大我們之間心的距離。

 

如果孩子不能確定父母一直都在,那就像小樹無從紮根,也就無從生長;他就必須斷然放下過去那些讓他不安的元素,重新等待一個可以令他安心的人,尋覓一個可以令他安心的所在。

 

 

 

2012.02.22補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安全感
    全站熱搜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