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人人都有言論自由,但是我對沒有邏輯的言論特別反感,尤其是當你在跟一張白紙說話,那張白紙還沒有篩選的能力,他可能會聽信你說的話,逐漸轉而內化成他的思想。
說話者沒有邏輯的說話會養成聽話者沒有邏輯的思想。
倘若僅只於此就算了。更令人反感的是有些言論乍看之下有邏輯有道理,但是背後隱含扭曲的價值觀。
「你是小帥哥嗎?是小帥哥就不能感冒啊!」「是小帥哥就不能哭哭啊!」「是小帥哥就要用功念書考第一名,還要學會很多才藝喔!」
這些話自成一套運作邏輯,裡面有很多大人高度的期望。
已經不記得小時候帶我長大的長輩是怎麼教我的,只記得開始上學之後,我都很努力讓自己不遲到、作業準時交、出席全勤(小學有一次發燒不得不被媽媽接回家,那一次我還記得心裡很嘔)、小考會唸書、大考也會唸書。最墮落的時候應該是大學時候吧。
回想起來,小時候我真的很乖,很聽話;或者說,奴性很重?
長輩一直告訴我們要多唸書,以後才不會沒飯吃。他們窮盡一輩子都在努力脫離貧窮,我明白也體諒他們的擔憂。久而久之,唸書對我而言就變成責任,不得不努力的壓力。
幸好我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失去對閱讀的熱情。或說,為了考試成績而唸書與迎合自己特定喜好的閱讀,本來就是兩回事吧?
好勝心是人類求生的本能之一。如果好勝心需要別人來「教」,那只是表示孩子本身好勝的氣質沒有那麼明顯。如果孩子某方面好勝心很強,那父母不用太要求,孩子就會自我要求了。如果孩子某方面好勝心不強,那或許只是表示他暫時沒有興趣,那麼父母也別浪費力氣、甚至傷害親子感情。
不是說我對孩子沒有期望、沒有教他、不夠愛他。而是我認為,孩子的學業表現只是他生活的一小部分,不管孩子的學業表現如何都無損我對他的愛。當然,在台灣這個相當注重課業表現的環境,如果孩子會在意自己的考試成績比別人差,那就要幫助他進步。「想要自己更好」和「不想要自己那麼差」都是期望,都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達成的期望。我們可以引導他努力,讓他變得喜歡自己。
不同孩子,不同氣質。觀察孩子的氣質是什麼,興趣是什麼,精神力氣都花費在什麼地方,幫助他強化那個領域的能力,讓他建立更具體的自信,讓他更加喜歡自己,才是我們可以做的。
大人對孩子有很多期望是很自私、沒道理的,其中之一就是那該死的競爭意識灌輸給下一代,逼迫自己的孩子與親友的孩子較勁成績。一個孩子的出生不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也不只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他很快地就要在人生旅途上學著辨識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他人對自己的期待,還要滿足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以及他人對自己的期待。
如果他不能夠在這段關鍵的學習歷程裡滿足自己、成就自己、進而肯定自己,而總是需要藉由滿足他人的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來肯定自己,那孩子心裡會有多不快樂、多不踏實?
父母恐怕永遠無從得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