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50705_764231516936500_946692516_n   

11/2,差六天就滿三歲七個月,用巧虎刺蝟積木組做一個生日蛋糕!

 

近來發現帶他去公園都會遇見五六組親子在聚會,他們大概就是親子天下雜誌說的親子共學團吧。聽說參加這樣的聚會都是以季計費,每位家長可以發揮所長在每次聚會的時候帶領小朋友們進行一些活動;大人可以在共學團裡交朋友也互相交流爸爸經或媽媽經,小孩則不僅可以交新朋友也可以為團體生活做準備。

 

有時候比較可以讓我們有所得,也因此讓我們有動力改變;但比較太多可能會形成壓力,不只是對大人而言對小孩更是如此。有些家長在家帶小孩會覺得無聊,因此他們會需要走出家門與更多人互動交流,我想這是共學團之所以存在的初衷,不過考量到時間與交通費問題,頻率太高或時間太長等等,可能是我對於共學興趣缺缺的原因。

 

假設孩子四歲才上中班好了,孩子與父母身心緊緊相繫不過四五年,一旦進入團體生活,我們與孩子得以親密溝通的時間大概僅剩送他上下學、就寢前以及週末兩天,而且孩子愈來愈大相處時間的總量只會少不會多。我是很珍惜與孩子的相處時光,他像依附感強烈的小無尾熊,也像熱呼呼的暖暖包,更像父母身上不褪流行的配件(物化小孩?)。說他是我的小跟班,我倒覺得他是很有主見的小大人。進入團體生活就得面臨更多不得不了,我不希望他提早面臨太多的不得不。

 

平日我們過得很無趣嗎?我並不這麼覺得耶!

 

在家當宅男做什麼陪媽媽做飯,玩積木,玩黏土,聽音樂,聽故事,玩水彩或蠟筆或色鉛筆,做美勞或卡片,餵洛克吃草跟牠玩,自家樓下玩水槍,溫習巧虎,看卡通或其他影片。

 

在住家週邊做什麼騎車去吃早午餐,散步去公園玩沙玩溜滑梯,逛寶雅或楓康並採購,散步去書店看繪本,去文具店挖寶,去IKEA玩半天。

 

搭車離開家做什麼搭公車去流浪,找朋友玩,去美術館玩,去圖書館看書借書;搭高鐵去找阿公阿嬤或是找媽媽的朋友,陪爸爸去打球但我們去繞操場走幾圈;除此之外,一星期有一堂團體的打鼓課和一堂一對一的畫畫課。

 

不過考量到明年他要上學,現在希望讓生活更規律。可能早上八點以前起床他就先看巧虎或繪本讓我好做家事,中午睡個午覺儲備體力好應付下午的外出活動;九點以後起床就不睡午覺直接安排外出活動,天黑之前就要回到家進行靜態活動。最重要的是八點半就要收玩具,洗澡,聽故事,最晚趕在十點之前就寢。

 

其他父母都怎麼安排小孩與自己的時間?希望有緣的爸媽在此分享自己的經驗:)。

 

 

 

2013.11.21完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育兒生活 親子行程
    全站熱搜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