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427(038)-001.jpg    

嘟嘴的父子。嘟嘴是我們最近的互動遊戲。

 

昨天我們晚起床,先讓他喝一頓奶,中午才帶他出門吃早午餐。因為在外面晃的時間差不多了,他也在打哈欠,所以一點多回家,打算趁他睡的時候準備食物給他吃。大概是他還不想睡,或是他希望媽媽哄他睡,或是他真的很餓了,他開始哭鬧。

 

媽媽不懂既然他還不睏為什麼不自己去找樂子玩,不懂我想哄他睡時他又為什麼坐起來大哭,不懂既然他餓了我去廚房弄東西給他吃他為什麼不給我時間就是要哭給我看。原本身體的疲勞,因為承受另一個人情緒的重量,心理也疲勞了。我已經累得不想再揣測,也決定既然抱著他也靜不下來,那麼就去廚房弄東西吃吧。

 

但是他愈哭愈大聲。我在廚房忍不住大吼大叫,不知道到底怎麼做他才肯放過我。

 

人的情緒是很直接的,不諳言語的小小孩感覺得到。從我的舉動他知道我的情緒不穩,一來一往地,他哭得更大聲了。

 

我已無心煮飯,但是不和他分開一下我怕情況會更加失控。等我熱好飯時他已經在床上即將進入睡眠模式,不過聽見聲響,他知道我進來臥室,隨即坐起來往我身體靠,繼續大哭。

 

我抱著他到浴室,讓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他靠牆站好。看我放好一缸子溫水,他的眼睛從發愣到發亮,整個表情都變了。我把興沖沖的他衣服脫掉,讓他玩水玩到膩了為止。向來喜歡洗澡的他,離開浴缸並不如他所願,不過水也涼了,皮膚也皺了。我把他抱起來擦乾身體,給他一餐奶,幫他包好尿布,他喝著喝著,也悄悄睡著了。

 

等他醒來是兩小時以後的事。我在書房用電腦,他沒有發出一點聲響,直到他小小的頭顱出現在書房門口,探頭探腦的,我才知道他醒了。我抱抱他,用開朗的語氣跟他說你起床啦!好久不見!睡得好嗎?

 

他笑了,開始自己找東西玩。我一面回應著他的笑,但還是忍不住哭了。

 

月經將來的前兩個星期開始,我的情緒愈來愈不穩定,精神愈來愈不濟,身體的疲勞承受度也愈來愈差。原以為月經來了情況會改善,但是這次並沒有,我的疲勞感並沒有因此減輕。我知道這不能當作對孩子發脾氣的正當理由,充其量不過是藉口。這時候,我忍不住想:孩子,媽媽不能一直對你好,真是對不起。

 

有時候帶小孩的疲勞,不是來自身體的勞動,而是承受孩子的哭鬧。父母處理情緒的能力一定比孩子好,但是如果意識到自己一時無法管控情緒,可能對孩子形成不良影響,應該立即將孩子安置於一個安全的環境,暫時和孩子分開,緩和緊張的氣氛。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孩子就是安靜不下來,父母也快要失控了──讓孩子泡個澡玩個水吧,大人的舒壓方式,對孩子也適用的。

 

孩子不瞭解父母為何疲憊,也不瞭解何謂疲憊。父母也不需要極盡所能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因為追本溯源,孩子是父母自己選擇的結果,一旦說出我那麼辛苦工作還不是為了你之類的話,只是倒果為因,只是不成熟不懂事。

 

在不理性的時候使用情緒性的字眼,而對方又是我們不可取代的人,傷害可能是立即的,是永久的。因為一旦對方也當作我們是不可取代的人,對於我們說的話,是會放在心上的。愈是親近的人,說話愈要注意措詞。

 

孩子啊,媽媽太累了,對你失控發脾氣,媽媽跟你說對不起。媽媽是愛你的,可是媽媽不夠強壯。不過媽媽會愈來愈堅強,這樣才可以當你的玩伴,教你是非對錯,帶你去更多地方。媽媽會記得,你快樂,我才會快樂。所以請你原諒媽媽,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穗波 的頭像
    穗波

    穗波的日記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