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2.jpg   

媽媽在廚房的時候,小勛總會倚著這塊隔板觀察我在做什麼。長大後他會記得這段時光嗎?

 

小勛漸漸地能夠接受媽媽與他分離十幾分鐘,在廚房這個排他的空間內工作。

 

小勛一歲三個月之前,只要我一踏進這個隔離他的區域裡,他就會瞬間變臉嗚咽以至大哭大鬧。假設他將我當作他專屬的寶貝物,我大概可以體會他看得到卻玩不到的極度不快;但是體會歸體會,能否獨自承受他的脾氣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每次進廚房,若不是在他小睡的時候,就是注定得掀起一場戰爭。

 

小勛一歲三個月之後,我才開始拉長下廚的時間。這可是不斷斡旋溝通加上注意轉移的結果哪。儘管不是每次都笑臉迎人,大部分時候是用又來了的不耐表情對他說:你這樣媽媽沒有辦法煮飯;媽媽不煮飯那我們吃什麼?但是至少在這種由不得他選擇的時候,把握機會灌輸他觀念。

 

人生很多美好時刻需要耐心等候,而不是我們想要擁有就能擁有。孩子,等你會辨識何謂安全何謂危險,等你足以擔當媽媽的小幫手,廚房的大門(根本沒門)將為你敞開。很快,很快,那一天將很快到來。 

 

溝通洗腦之餘,注意轉移也很重要。他漸漸妥協不是因為他放棄──小小孩等著媽媽叫他大王,他的字典裡沒有放棄──而是因為我派給他工作。這是他進入語言爆炸期之後給我的大大驚喜。當我洗菜切菜游刃有餘的時候,我會跟他說:你的小鴨水杯咧?我要給你好喝的喔!他就會趕緊找他的水杯拿給我;然後他會很安靜地看著我清洗水杯,再裝入稀釋後的柳丁汁或豆漿或優酪乳(他最愛的飲料),鎖緊之後拿給他。

 

雖然他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全部喝光光,然後哀哀叫他還要,但是那時候我把握時間削好的蘋果片(他最愛的水果)又隨即塞進他嘴裡。這是媽媽秉持聲音從哪裡出來,就從哪裡塞食物進去的原則,純粹不希望他的聲音成為我下廚時的惱人背景音樂而已。即使他不管咀嚼有完沒完都會一直叫不停想要吸引我的注意,但是我跟他說:你要用說的(叫媽媽),不要用只有媽媽才懂的語言(哭鬧)。他漸漸地理解我說的話,知道要怎麼做媽媽才會興奮地拍拍手說你好棒。

 

我還記得以前住台北家裡的時候,總會看見我媽在廚房忙碌的樣子。我們家的廚房是後陽台打出去的長條形空間,一走進廚房就會看到她在流理台前一邊唱歌一邊做菜。老媽是職業婦女,平時的菜色大有青菜煮青菜呷(台語發音)的味道;最忙碌的時候就是大年初二,她一大清早又要回娘家,又要趕緊回來煮好料的給來訪的姑姑一家大小聊天配飯。

 

小時候的我不善交際,與姑姑寒暄幾句話之後就在廚房門口躊躇,一邊觀察客廳的熱鬧,一邊等候老媽的吩咐。當時覺得她好像熱鍋上的螞蟻,現在覺得她不只要張羅一桌菜,還要不時出來招呼問候;雖然老媽燒的菜未必好吃,但是她為人母的身段在年節時候是最清楚的。這大概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媽媽印象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嬰幼兒安全 居家安全
    全站熱搜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