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2271142   

2/27,撥雲見晴。連日來的寒流,是否即將離去?

 

昨日與媽媽友人討論到,兒子最近都不聽話,不知道我們之間溝通出了什麼問題,唸故事書給他聽他也不理睬,是否因為我九個月才開始唸書給他聽已經太晚。在她的開導中,提及犧牲這回事。她說道:雖然從小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似乎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但是如果父母本來就喜歡閱讀就會覺得是同樂,不喜歡閱讀就會覺得是犧牲。

 

偶爾我也難免覺得,回顧這近兩年在家陪伴孩子是一種犧牲。如果現實地以出外每月賺兩萬五而言,六十萬就是我這兩年選擇在家陪伴孩子的機會成本;如果把家庭當作企業經營,那也是不敷成本。不過,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個性,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及早與孩子建立良性的互動模式,與孩子一同成長,這些不是花錢就掙得來,只能花時間慢慢來。

 

我相信因果論,種正因就得正果,種負因就得負果。我覺得生育能力是一種天賦,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選擇。有些人選擇生,有些人選擇不生;有些人無所不用其極想生卻生不出來,有些人不想生卻礙於壓力生了好幾個。生兒育女就是在人們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下選擇發展這種天賦,實踐這種天賦,傳承這種天賦。既然自己起了頭,後面所做的就不能說是犧牲,而是成全。為了幫助孩子培養健全的身心,父母本來就應該付出時間/金錢/心神,供給孩子營養的食物與健康的學習,根本沒有犧牲可言。

 

不過出外掙錢與在家帶孩子乍看之下是二擇一的選擇題,實際中間容納得下許多通融,也是端看父母如何拿捏取捨。比方說,父母其中一方選擇在家帶孩子,卻不做飯給孩子吃,也不陪孩子玩,更不關心孩子的感受,只顧做自己想做的事,帶孩子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掌握了時間的量,可惜卻不重質。而都有工作的父母未必不是好父母,他們一回家就陪孩子寫作業,同他聊學校發生的事,一起閱讀一起運動,放假就帶孩子接近大自然,相處時間的量不多,反而就很注重質。

 

前者是形式上的相處(父母長時間陪伴,心卻不在孩子身上),後者則是實質上的相處(父母零碎時間陪伴,全心放在孩子身上)。總之,我覺得人與人之間都是需要經營的,對於付出的時間,我不會說是犧牲(自己),而是成全(自己)。記得,孩子是我們選擇生下來的結果呀。

 

arrow
arrow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