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愛為名  

圖片來源:博客來

 

逛部落格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這幾本書,基於一股衝動真的很想買入手,但是後來發現圖書館就有,於是就先借回家看看再說。

 

你問我怎麼會想借這些書?畢竟這些書名看起來非常不討喜啊。我當初只是很想知道,「家庭第一」這種觀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重視?「家庭」之於在裡面的家庭成員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算「正常」?「家庭」(尤其是原生家庭)這玩意兒究竟會影響我們多深多遠?

 

有身孕之後,身體才逐漸有為人母的自覺;但是小孩出生之後,我發現我的心理有至少半年的時間是處於「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慌張狀態。每天周而復始地進行餵奶,擠奶,換尿布,安撫,累得睡死,然後又被嬰兒的動靜驚醒,用有限的時間餵食自己,洗衣服,倒垃圾,打掃家裡等等幾乎讓我快要被異化的工作。即使抱著他、跟他互動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得到甜蜜,但是又混合交雜著說不出的痛苦。

 

「第一次當媽媽都會這麼疲憊嗎?」

 

「沒有準備好的下場都是這麼悽慘的嗎?」

 

「這種日子到底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光想這些只會將身心更推往地獄,於是後來就乾脆不去想了。經歷三年的親子關係,目前我們母子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想藉由閱讀來檢視自己與張小勛之間的互動,希望自己沒有犯下什麼無法彌補的大錯,但倘若真的發生了,我又該怎麼解套。當然也想順便回顧自己與父母的相處,甚至曾經從友人閒聊中得知他們與父母之間的相處,很想瞭解自己心目中的「母親印象」相對於他人的「母親印象」究竟有何不同?這些母親帶給孩子最大最深的影響是什麼?母親是否可能帶給孩子她們永遠也不明白的重擔?如果有又會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能否同時做自己又做好母親?

 

母愛會傷人  

 

在母愛會傷人一書裡有一席話,我心有戚戚焉於是特別整理出來:母性特徵之一,即為孩子獻身而自我犧牲。這種自我犧牲的態度被視為母愛的表現,但也是造成各種問題的原因。有些母親可能藉由付出一切來達到與孩子融為一體的目的,但對孩子而言那不過是母親單方面的壓制而已。不過因為母愛總是以母親自我犧牲的面貌展現,所以孩子很難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母愛控制,更別提從這個狀態跳脫出來,甚至一有這念頭就會心懷罪惡感。p.121-123

 

家庭會傷人  

 

而在家庭會傷人一書中,作者給予我實際的指引,我直接將其中十幾頁拍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了。

 

不過其實我看得最過癮的是以母愛為名這本書,友人說德國人真的很厲害,他們不管什麼事情都可以拿來思考,然後發展自成一格的概念美學。他從「母親神話的歷史」切入,強調我們愈是看重自古以來母親這個角色的偉大,我們愈是無法接受母親對我們造成可能的心理傷害,而且那些傷害很可能是深刻而無法治癒的。

 

書中將母親分為四種:「權力型母親」、「犧牲型母親」、「自戀型母親」以及「冷漠型母親」,論述過程不時夾雜的實際案例,對照自己與老媽的關係、甚至友人與她們母親的關係,雖然有一種找到同路人的欣慰,以及好像從此不再孤單的錯覺;但是對我以及我的友人來說,自己與原生家庭之間的「問題」,除非本人主動想談,否則大部分時候其實我們自己都不想面對。即使那些問題不一定現在還存在著,可是已經是不可逆的傷害,只要重提一次,情緒就又要再承受一次巨幅波動。因此除非必要,我不會拿這幾本書來跟友人當茶餘飯後的話題。

 

一旦「家庭」、「親情」、「親子關係」發生問題,大部分人的處理方式幾乎都是避而不談。面對一個比自己年長、人生比自己有經驗、有愛又不時展現權威、非常瞭解自己的弱點、溝通模式都已經固定下來、存在的問題已經行之有年的人,除非有「契機」,或是自己真的快受不了,或是真正意識到自己在這場關係裡已經犧牲太多了,否則沒有任何一個相對弱勢的人有勇氣面對問題。

 

這幾本書最後其實都有提供做法,讓在親子關係裡已經身心俱疲的孩子參考。我心疼那些感受不到母愛的兒女,也希望自己能夠記取教訓。

 

 

 

家庭會傷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6099

母愛會傷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6155

以母愛為名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0306

 

 

 

arrow
arrow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