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奈勒斯   

圖片來自Google

 

今天朋友在臉書上討論她兒子的奈勒斯症狀,這個奈勒斯就是史奴比裡面的其中一個角色,他走到哪被被就拖到哪,但被被天天這樣拖地,總會髒,總要洗吧?

 

幸好朋友準備了兩條被被,一條髒到滿是口水鼻涕的被被不得不洗的時候,就趁兒子不注意的時候丟洗衣機,我建議她如果兒子察覺不見了就跟他說「也許被被躲起來了」,然後跟他一起玩找被被的遊戲,當然直到被被晾乾之前都不能給他看見被被,或許他能因此學會暫時滿足於手上那一條。

 

對我來說,被被是一件非常神聖的玩意兒。兒子小時候很黏我,如果沒有被被我可能會很慘!如果把小孩當作小動物就不難理解:一旦人的眼睛閉上,就剩下嗅覺和觸覺,身旁熟悉的味道與觸感會讓他們安心。

 

某個朋友曾經提過「安全架構」這個名詞,這是每個生命體為了生存必須學習的課題。之前我在某文也提過,安全這個議題其實涉獵廣泛(國家安全,交通安全,甚至食品安全),而安全感因涉及心裡感受,所以更加廣泛了。有些人不喜歡出入人多的地方,因為與他人身體難免的接觸會讓人感覺不太舒服;有些人在特定社交場合會感覺不太自在,不過只要有個朋友陪伴就會有安全感;甚至有些人談感情會希望對方主動告知每日行程,否則就會很沒有安全感。

 

著名的依附理attachment theory告訴我們,如果母親與孩子建立了品質良好的親密關係,日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將大有助益;倘若沒有形成安全型依附,就會變成抵抗型依附或逃避型依附,而後兩者的依附關係將對孩子日後發展親密關係設下重重阻礙。

 

而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 theory)解釋了孩子從依附母親逐漸邁向獨立的過程中,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存在的必要性。就我的理解,當母親不在孩子身邊時,被子、娃娃或質料柔軟的物品對孩子來說就像母親的分身,孩子將原本對母親的情感需求部分轉移至這些物品。

 

過渡性客體稀釋了不少孩子依附母親對母親造成的壓力,我確實要對兒子的被被心存感激才是XD

 

 

(一)

 

這麼晚才回信

是忙碌,還是遲疑

我不開心

 

等待的心情躺在側邊,尚未入睡

第一次夢見

我們搭機遠行

在懸崖邊都看得見底的清澈

美得教人沉迷欲墜

 

夢境與現實的連結是水

窗外滴滴答答在屋簷

清醒的腦

被不停歇的雨

囚禁

 

 

(二)

 

一片藍中一點紅

是被喜歡

是友情

是被信任

是約定

是不孤單

 

我也喜歡

為晚歸的你,留下

燈一盞

 

 

(三)

 

半杯拿鐵沒喝完

被打翻是它壯烈的下場

 

香味瀰漫,無奈充滿

成就了一幅

咖啡成癮者無法領略其意境的潑墨畫

 

彎身擦呀擦

罪魁禍首輕聲低喃

「我只是想幫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穗波 的頭像
    穗波

    穗波的日記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