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9127924   

9/12,三歲五個月又四天,作勢要修他的摩托車。

 

(一)態度

 

孩子看起來很愉快隨興的玩樂,不代表他沒有在吸收學習。

 

有些人學習認真嚴謹,有些人學習愉快隨性。有些人偏好透過書籍汲取知識,有些人偏好透過與人交往溫故知新。世界人千百種,學習方式就不止千百種。

 

重點是,孩子有沒有持續成長?(不要拿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要拿孩子的表現跟他過去的表現比較)孩子有沒有因求知而快樂?(不管玩樂或學習遭遇何等挫折,他還會主動微笑著說愛你而且你覺得他笑點很低)孩子有沒有開始展現求知與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一直問為什麼,一直想要當小幫手)

 

如果沒有,可能是環境出了問題,更可能是父母的態度出了問題。

 

一味要求孩子跟隨其他人的腳步,或是要求孩子符合父母的期望,父母辛苦,孩子更辛苦。選擇在孩子人生的最初陪伴他,不只想好好瞭解他的性格與行為、協助他建立好習慣,也是為了盡可能滿足他的好奇心,鼓勵他求知的自發性──不論知識是長在書上,地上,天上,或是人身上,只要他敢問,敢要,敢起身尋找持有這份態度就能為他心中的困惑求得至少一個答案。

 

父母無須過度關注孩子的一時表現,而忽略以往他令人安心的表現。態度與表現終究是兩回事。有好的態度卻沒有好的表現,父母要對孩子保持信心,好好表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有好的表現卻沒有好的態度,父母才要開始擔心,好好修正他的態度。

 

 

(二)期待

 

放大自己的期待是很危險的事,尤其將期待加諸於他人更是如此。

 

當結果不如預期,失落感一定存在;對他人過高的期待又特別容易放大失落感,而失落感又會轉化成憤怒找那個人來怪。

 

除非你是命運的主宰或是支薪的老闆,否則人家何必勉強自己滿足你的期待?

 

看見孩子拿著螺絲起子要修車,或是動不動說要開堆高機,長輩就會說你以後要當黑手嗎?你以後不唸書要開堆高機嗎?

 

我從來不會看他在畫畫就問他以後要不要當畫家,或是看他假裝在搬東西開貨車就問他以後要不要當物流司機。雖然職業出身不分貴賤,但是我也不諱言本身對特定職業持有偏見;不過我不會特地對孩子表示個人好惡,我唯恐他未來會為了顧慮我而排擠自己的理想。

 

不管是一時玩笑或是發自內心的期待,其實我都很不以為然也很不敢苟同。孩子之所以可愛讓人覺得充滿希望,不就是由於他們涉世未深存有無限可能?可否在孩子對於某些人事物展現興趣時專注於滿足他的求知欲就好,而不是說出自己對孩子特定的期待框架化孩子的發展?

 

 

(三)做自己

 

我持續記錄了許多兒子的日常生活側影,但我沒想過兒子在他人眼中真的很討喜。

 

中秋那天先生公司同事烤肉,我們從台南回來就去湊熱鬧。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帶兒子去公司玩,這次去大家雖然忙著吃好料,但是大部份人看見他都忍不住開他玩笑、請他吃餅乾、出其不意嚇他、甚至你追我逐地跟他互動。

 

你看得出來有些人是很喜歡孩子,有些人則是真的很喜歡他。不喜歡小孩的人不會勉強跟小孩互動,當然也就不會刻意跟他說話。

 

孩子的討喜模樣不是為了迎合他人,而是他本身很真誠而勇敢地做自己。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走出家門能得人疼愛、討人喜歡。父母能夠持續引導孩子學習生活常規、尊重他人,並等待孩子將生活常規與尊重他人逐漸內化成為他自己的人生養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育兒生活
    全站熱搜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