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多元互動模式是我這一年來觀察生活的重心。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聽眾,即便是再幼小的孩子,再年長的老人;無分男女,老少,種族,階級,他們對生活點滴的感受,總想要找個人說,總渴求有個人懂。只是在這裡我不談孩子,也不談別人,而是談媽媽這個角色。
當媽媽快兩年,由自己與兒子的相處,不僅反思自己與母親的相處,也回顧母親與外婆的相處;藉由過去原生家庭的經驗,再去對照其他具備媽媽身分的女性,發現許多有趣之處。囿於我的閱歷有限,我目前只以自身的經驗與就生活圈內的觀察而論。
◇全職媽媽需要聽眾
以我自己成天與孩子共處的生活而言,如果沒有帶孩子出門與鄰居和店家打交道,沒有帶他去社區一樓與管理員和其他住戶認識互動,沒有建立經營部落格的習慣,沒有學會怎麼使用臉書不時與他人分享心情,沒有親友不時蒞臨拜訪或電話或書信噓寒問暖,加以先生朝八晚九的工作型態,我會覺得一個人帶孩子很孤獨。
如果將全職媽媽視為一份工作,最辛苦的地方就在於工作場域限於家中,限於家庭成員的健康與生活起居;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可能是來自於家庭成員的口頭稱讚,窩心舉動與需求被滿足的神情。很多時候我們很樂於藉由不斷滿足他人的需求以提升自己的價值,但是卻有形無形中忘卻自己也有需要被人照顧的時候。
離開家裡,是形式上的離開工作,可以暫時轉換心情喘喘口氣;不過孩子還是帶在身邊,畢竟是擺脫不了的責任。但是在社區附近看到母雞帶小雞,彼此心照不宣地相視而笑,也是一種無聲的默契;若有機會遇到與自己教養理念相去不遠,言談交流又無負擔的人,也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隔代教養孫子的阿嬤也需要聽眾
雖然對於孫子而言,祖母不是媽媽,但是現代社會已經有太多孩子不是由父母親手扶養長大,這些祖父母他們大抵退休,他們以幫忙照顧孫子為由,實際支援孫子的父母出外賺錢養家餬口,即使帶孫子這項工作並不輕鬆。
以養育子女而言,相較於歐美,台灣還是一個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也許想生孩子的夫妻大有人在,但是我們漸漸體察出隔代教養與物價高漲的隱憂,於是要不就不生,先顧好自己的生活品質再說;要不就生了不得不去工作,孩子丟給上一代養;要不就慶幸先生的工作薪水足以支持全家人的開銷,太太也沒有後顧之憂專心在家帶孩子。
把孩子丟給上一代教養的父母心情怎麼樣我並不知道,但是阿嬤教養孫子的心情肯定是驕傲的。她可以說她帶孫子多辛苦,但是看著襁褓中的孫子內心充滿欣喜;她可以說她的兒媳還好有工作能力,她老來得以含飴弄孫也不至於擔心他們的未來;她可以自豪地說她帶大幾個孫子,看別人只生一個,說那個孩子以後會沒伴。她憑著過去累積的經驗,以既定觀念不自覺地刺傷別人,也不自覺地讓人反感。
◇無法接納他見的媽媽也需要聽眾
也許是高等教育普及,也許是個性使然,他們的耳根子硬,不喜歡聽別人說話,卻很喜歡找別人淨說自己想說的事。當然他們更不喜歡在教養上被人賜教。然而為人父母是一輩子的修煉,也是生活的苦行,耳根子硬的父母容易在教養上陷於盲目而不自知。
曾經聽聞有一對夫妻經常帶著孩子在茶坊吃飯,他們向來不太管教孩子,認為孩子自在地玩耍比較重要,所以當孩子拿著老闆的玩具槍胡亂揮打,自然也沒有被父母喝止。結果當老闆從那對夫妻的孩子手中取走玩具槍時,父親當場大喝「你憑什麼拿走我兒子的東西!」而且自此以後那對夫妻也不再光顧茶坊。
讓孩子自在玩耍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前提,亦即在不干擾他人自由且不危及他人安全的前提之下,自由玩耍才得以成立。人不可能擁有絕對的自由,而是有限的自由,而這種有限的個人自由則由法律規範來保障。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絕對的自由,那人類如何能夠維持秩序呢;如果你的孩子可以不顧他人自在地玩耍,卻沒有先提供他可依循的原則,那麼以後他怎麼與他人相處呢?
2011.12.19補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