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幸福的距離  

書封是一個穿著紅色洋裝的小女孩手拿著愛心形狀的剪紙作品。

 

這本書才剛拿到手沒幾天就被我快快翻完了。最近思想有被困住、有種不自由、想來想去都陷入窠臼的感覺。我需要透過閱讀、電影、對話的交流,以「暫時離線」的模式,冷卻自己的情緒,旁觀自己的生活。

 

Anthony J. Castro是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年幼兒童、青少年、成人、夫妻的心理治療師。他在前言提及,「在我就讀研究所時,教授經常說我說故事的能力遠優於撰寫技術性文章的能力。我的研究論文分數總是低於研究所的同學。

 

我從來沒有改變我的寫作風格。一如既往,這本書不會咬文嚼字,只會有很多的故事分享,希望你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會覺得我們之間是在作對話,而不是單方面地向你闡述有關心理學的概念。

 

每個人都有煩惱,每個人都有包袱!」「坦白說,這本書的目的是在幫助你找到空間去存放,甚至丟棄部分的包袱,進而讓你得以獲得空間,能夠更輕裝地去旅行。或許你會發現更容易找到你生活中的空間,至終你可以在這個空間中創造幸福的距離。

 

全書看完,再看前言。他的教授說得真好;而他寫書的目的也達到了。我有得到平靜;有獲得「被理解」的感覺。

 

我不喜歡勵志類的書籍。原因不是因為我這個人很正面樂觀積極,無須他人鼓勵;恰恰相反,我這個人思想很負面悲觀消極,而當這幾項特質遇上我無法克服的環境條件時,再接觸這類書籍,對我而言書中字句只是流於空洞的信心喊話。

 

我喜歡敘事性的文章小說電影,從他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態度。也許我沒有主人翁的個人特質,也許我還沒有主人翁的經歷,也許我還沒找到方案解決我的問題,但是透過自己對主人翁面臨生活難免的困難之「理解」,我隨即發覺,在企圖解決問題、卻又不得其解的時候,等待,就是給彼此空間

 

很多時候,迫切性會讓我們對問題的癥結視而不見。而這個迫切性卻又是我們強加在自己身上的。

 

這本書不是一本流於信心喊話的勵志書,而是一本有關於心理學的故事書。我覺得閱讀這本書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沉澱。我想節錄他全書的概念,希望有興趣的人不妨買下它來自我治療」一下!

 

1 自我探討和個人成長需要時間和耐心,因此要透過辨識及瞭解所有在我們腦袋裡的「東西」,藉以牢記解開思想黏著狀態的過程。(他將思想比喻為一團魔鬼氈球,好貼切!以後想不開只要想到這四個字,應該就噗哧笑出來了)

 

2 離開老鼠賽跑,時間要夠久,久到得以讓你放慢腳步,並欣賞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要知道你有選擇,而且你不需要被多年來盤據你心中的那些嚴苛期待囚禁。

 

3 給你自己空間去擁抱你的天賦,讓人知道你是一個有價值(甚至是寶貴)的個體,並且凡事正面思考。這是絕對必要的。重要的是要記住,你可以讓生命變得更好。

 

4 保持平衡。在呈鐘形曲線狀的「自我中心-被虐待狂連續體」上,我們有太多人位於接近極端的地方。無論在哪一極端,我們都會錯過發展生命中真正親密關係的機會,進而感到寂寞和怨恨。(這部分非常重要,但是我一時說不清!)

 

5 不要「聽從你的直覺」!憑當下的直覺魯莽行事,會導致後悔和挫折。給予空間,延遲對直覺告訴我們所要採取的行動,可以在所有的關係中有更進一步的理解。由於抗拒這股快速移動的情緒浪潮可能非常困難,因此「假裝或忽視」這些感覺,並單單專注於健康的行為上,會有所幫助。(最近我就犯了類似的錯誤;時間過了,情緒也冷卻了,希望如此我們都給彼此時間)

 

6 我們都需要有人支持我們!如果你不給予空間,讓其他人支持你,就很難得到生活中的快樂。一個孤單的人不可能擁有真正的自我強度。現在,如果沒有人能夠作為你的心理架構的堅實基礎,我真的為你感到難過。然而,當我鼓勵你冒著可怕的風險敞開心胸,並給予空間,允許自己脆弱的時候,你必須信任我。我強烈鼓勵你對抗這種恐懼,並帶著信任的心向前邁進,而不是退縮。

 

7 人生兩大重要工作:為人父母和成為他人的伴侶。生活中有很多困難的工作。但是對我而言,任何人在生命中最困難和最有價值(沒有金錢的利益)的兩項重大工作是:教養小孩和扮演好伴侶的角色。

 

8 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所以立刻把這個夢想從你的腦袋裡趕出去!有時候,你會不一致和缺乏同理心。有時候會因為沒有足夠時間和孩子相處,或是未能花幾分鐘時間教導他們為他人付出的重要性,而讓你懊惱得想踢自己。有時候你忘記創造一個平靜、開放的空間,可以和你的孩子談談能夠建立許多挫折忍受力的重要生活課題。你很可能忘記讓他們看到金錢在我們社會中的重要性。我們做父母的都會搞砸!但是不要欺騙自己──教養是困難的工作,而完美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9 接受你會犯錯的事實。給予空間,接受你身為照顧者的缺陷。接受事實吧,你會,而且將會繼續「搞砸事情」,這樣有助於遠離罪惡感且會麻痺人心的「批評眼光」並且鼓勵你重新聚焦在重要原則上:你必須教導孩子(這正是我一直在說服自己的)

 

10 父母務必給自己空間,親自教導孩子,跟他們說明付出的重要性。強調不是漫無目的的付出,而是有目標的付出。付出讓付出者和接受者都感覺更好,而且有助於孩子在心中建立自我強度和溫柔的心。

 

11 和你的孩子談論金錢。教導孩子對金錢的責任感是很重要的,在他們年輕時灌輸他們對金錢尊重的態度。讓你的孩子面對自行決定金錢用途的掙扎。這樣可以教導他們負責任的花費以及金錢管理,同時減少衝動。主動教育孩子金錢在它們世界中的真實情形,你也開始幫助他們分辨真正需要和只是想要的區別。

 

12 接受孩子生活中不斷的變動,在心理生理和情緒上是一件困難的工作,考驗我們為人父母的精神。而這些考驗是不會結束的!運用健康教養的古老基礎──也就是所謂的一致性和堅持到底,可以讓你在為人父母的考驗上成為常勝軍。良好的教養始於清楚和一致的期待與指示,然後堅持到底。給你的孩子清楚、可評量、不帶情緒的選擇,而且話不要太多,是一大挑戰。但是這樣做的同時,你會發現,你跟你的孩子的生活目標更明確且生活更健全。

 

13 除了一致性和堅持到底這兩條教養定律之外,在孩子行為不端時應用適當的管教,是自我強度得到健康發展的基本要素。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孩子而感到挫折,這時候要忍住衝動,不要給他們一巴掌,大聲吼叫,事後才又後悔。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是相當困難的。遠離體罰,轉而專注於運用隔離的適當步驟是唯一的方法,改變孩子的態度並維持孩子長久的良好行為這正是我要努力再努力的)

 

14 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教養原則,我非常希望你在看完本書之後能夠牢記住:不斷利用機會,建立孩子挫折忍受力,這有助於教養出謙虛和負責任的孩子!根據皮墨克原則和自然結果,我們可以把孩子面對的挫折環境視為機會,面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難的同時,建立忍受力。

 

15 正如有一些給予孩子空間的原則,好讓他們在生活中尋找滿足與喜樂一樣,也有一些指導方針能在另外一個極為困難且很有價值的工作上走向成功。這個工作就是:成為某個人的關愛伴侶。要給予空間,讓你的親密關係獲得健康成長,有三樣必須做的事。你必須投入時間,為關係而努力,並且冒險把你自己放在脆弱的位置上

 

16 回應所愛之人的需要,或至少誠實地讓那個人知道你不願意或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可以給予成長的空間。提供關懷的耳朵回應你伴侶的需要──請另一半形容及詳述他們最私人且最脆弱的感覺。藉由關懷的耳朵提供一個珍貴的禮物,也避免用言語污染了感性的時刻!

 

 

 

本書真的是對最近的我幫助很大。全書以「給予空間」為概念──給自己空間,給孩子空間,給伴侶空間,也給在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人空間。我常說「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那麼作者應該是主張「創造距離,以策幸福」囉。 (笑)

 

 

 

創造幸福的距離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0346

2012.07.02補記

arrow
arrow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