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是一個很可愛的男孩,至於是否出產自德國?不得而知。
「秉持『放養教育』的德國父母,不僅把孩子當作花朵,更當成大樹。大樹代表著堅強的性格,也有不斷發展、超越自己的意思;而花朵則代表者個性的美麗、純潔,某些時候也代表著甜蜜和溫馨。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在風雨中歷練。」(p.30)
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我認為這也是德國教育的核心理念。
之所以買下這本書,不只是為了孩子的教養,也是為了我們生活裡存在已久的問題尋找解答。
到底是惰性堅強,或是身體狀況太差,或是企圖心不夠,或是能力不足,或是大環境導致?我們大部分的人錢不夠用,時間不夠用,該做的事情做不完,想做的事情又做不成,日積月累點滴形成的巨大不滿,不是一味地壓抑形成心理問題,就是爆炸性地釋放成為社會問題。
當欲望無法藉由自身能力滿足,我傾向於壓低欲望並轉移注意力。欲望若粗略地二分為精神與物質:精神欲望必須靠一定的時間來滿足;物質欲望則靠一定的金錢來滿足。根據該邏輯,目前擁有的時間與金錢就等同於我們的能力。然而我們目前的能力都還不穩定,而認清這項事實讓我很抑鬱。
「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只能改變自己的心境」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在很多時候可以自我解嘲一番。我們除了能夠努力於「讓自己這樣想可以好過一點」,至少還能夠努力於「讓自己持續做一件事可以愈來愈開心」。
德國給人的印象就是循規蹈矩、一絲不苟,這是他們的民族性格,也是他們的教育邏輯。其實認真思考才發現,德國不但是一個重視法律的國家,也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之前許多困惑都在書中得到解答。他們的家庭重視規矩,他們的社會重視法律,在家庭至學校至出社會,他們的銜接是相對完整的。
日前看見洪蘭教授在雜誌一文裡引述電影非洲皇后的名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超越動物的本性。」德國人顯然非常明白,如果孩子不及時教育,他們就會跟動物沒兩樣。靈長類說穿了還是動物,獸性不可能根除、也無須根除、壓抑又不健康,而教育無非是引導孩子發展智能、也發洩體能。
德國人是一個自律性相當高的民族,其實自律就是小時候家庭建立的規矩養成的習慣使然;相對於他律則是進入社會之後受責任的制約、受公司雇主的制約、受既定法規的制約。德國父母重視規矩,幫助孩子守規矩,告訴他規矩的邏輯與遵守的好處(避免被人傷害或傷害別人),不守規矩必須承擔的自然後果,甚至告訴他我們一起建立並遵守規矩的細節以強化規矩的效力。
規矩是在幫助我們與他人劃界,讓我們保護自己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而不傷害他人。我相信德國還是有不守法的人,路上還是會發生車禍,校園還是有霸凌事件,但是我相信比例相較台灣來得低,原因在於德國重視法律、重視人本、重視生活環境的程度比台灣好太多。
以台灣的交通而言,我常常自問為什麼走在路上可以遇見那麼多目中無人的駕駛人?記得大腹便便的時候走路真的快不起來,過馬路時多數要轉彎的駕駛人看到孕婦我都會體諒地減速,但是也有遇過對向來車要右轉明明一定有看到正在過馬路的孕婦我,速度卻依舊沒有慢下來。
前幾日又在同一路口遇上一輛本來在中間車道直行的車已經過了路口一半,卻突然來個大轉彎朝正在過馬路的我們疾駛而來,害本來就已經在快走的母子倆不得不小跑步;更不用提那些求自己方便「停一下」而並排停車、甚至停在轉彎路口阻擋用路人視線的車,每每遇見都讓人憤怒。
台灣美其名是自由民主的社會,但是當一個人的自由影響到其他人的自由,這就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名副其實的放縱了。我以為教育與法律是健全一個自由民主社會的核心,可惜台灣還要向其他國家多多借鏡,而德國可以是其中之一。
2012.10.03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