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0          冥王星早餐  

 圖片來源:http://www.imdb.com/

 

七月租了好多電影回家看,尤其現正上映中的The Dark Knight Rises是重點。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俠三部曲終於畫下句點了,相較於那些從2005年就開始殷殷企盼的影迷們,我心裡對這部片的等待時間沒有那麼長,不過看完倒是對Cillian MurphyJoseph Gordon-Levitt產生了濃厚興趣。

 

50.50  

 

50/50之前朋友看過聊天有提,直到我最近才看了這部片。Joseph Gordon-Levitt的形象一直就是一個很一般很一般的大男孩,這個形象可能是自從他主演(500)Days of Summer之後延續至今的形象,當然與後來的InceptionThe Dark Knight Rises、甚至他今年即將上映的Premium Rush裡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感覺是從沒有個性的草食男慢慢轉換為個性鮮明的男子漢。

 

50.50(1)  

 

觀察這種形象塑造image-building的過程其實很有趣,因為這過程同時也是這名演員的成長過程。與其他的演員相較,Joseph Gordon-Levitt看起來與我們幾乎沒有什麼不同,就是平易近人的感覺;不過平易近人的反面解讀就是,放在群眾之中,他的臉可能就模糊了。但是一般人誰不是這樣?尤其電影要取悅的就是一般人呀!這,就是他可愛的地方。

 

50.50(2)  

 

50/50這部片他飾演一2627歲的年輕人,在人生的極精華時刻,被醫生宣告罹癌,而且還是必須盡快處理的惡性腫瘤。雖然他在知道罹癌之前,人生也不是過得多精彩,但至少有一份工作,有一個漂亮的同居女友,還有一個不時宅在一起的朋友。知道罹癌之後,他必須開始跑醫院學習跟年紀大他好幾輪的病友說笑;接受自己心裡一時無法負荷於是進行諮商、沒想到諮商師只是一個年紀比他還小還嫩的實習生;剛開始女友承諾陪伴、但是後來出軌於是兩人分道揚鑣……

 

50.50(3)  

 

我喜歡他這個角色的原因是,跟他一樣,我有咬指甲的壞習慣,我也不喜歡不熟的人對我有肢體上的接觸,我也不擅長與父母相處,有輕微的社交障礙,有某種程度的潔癖。看起來是一個想很多,但是大部分想法只會放心裡、而且選擇忽視不處理的人。不經意的肢體被碰觸想法被察覺對他而言都是侵犯,除非他覺得磁場對,否則他會立刻退得很遠。這種人講好聽點是「慢熱」,難聽點就是「難相處」。

 

這個人生的重大挫折讓他的心境有很重大的轉變。他慢慢接受現況(已經看不到上次接受療程還有說有笑的老病友),慢慢接受母親誇張式的關愛(我個人覺得還好,但可能以男生而言覺得很煩),慢慢接受諮商師可以幫助他(就當聊天要不然還要怎樣)。把心門敞開之後,他反而從這些人身上得到許多力量。

 

冥王星早餐(1)  

 

Breakfast on Pluto很久之前就有想看的念頭,但是一進DVD出租店選擇多了,就把它忘了直到最近。看完這部片後我開始瘋狂看Cillian Murphy的片,從2003年的28 Days Later,當然還有2005年的Batman BeginsRed EyeBreakfast on Pluto2006年的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2007年的Watching the Detective,最新的片就是今年的The Dark Knight Rises,中間還有很多片尚待努力。

 

以目前看過的片而言,他真的是一名很有發揮空間的演員,他可以獨挑大樑,也可以陪襯得有聲有色。當然演員事業要走得久,演員自己也要設法把路走得寬廣些。不過相較於Joseph Gordon-Levitt走安全路線,Cillian Murphy的角色非常多元,似乎非常符合一般人對雙子座性格變幻莫測捉摸不定的印象?

 

冥王星早餐(2)  

 

Breakfast on Pluto裡,他飾演一名「性別錯置」的男孩。因為電影背景設定在1970代,當時社會對性別認同異於常人的人還是歧視多於包容。不如這麼說吧:大多時候我們的想法,早已被既有物限制住了而不自知。比方說,如果把這個懷有少女心的大男孩放在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他可能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的便利商店收銀員,也可能是孩子學校的老師,甚至可能是工作的同事,那我們的態度將會是認同,是尊重,是不予置評,或是忽視,或是嫌惡?

 

「性別錯置」也可能是「意識覺醒」啊。如同我與母親討論該議題的時候,她認為既然上帝賦予我們男女性別的區分,也是在賦予我們不同的人生責任。有沒有可能:雖然他們擱置了他人以為的天賦,但是卻用自己的方式實現了自我?不論男女,總會有「因為我是男生/女生,所以我應該/我不可以……」(很多時候都做不到/還是做了)的徒勞式自我催眠。男女之別區隔出兩個世界,那條無形卻又真實存在的性別界線來自我們自幼即開始接受的主流教育。基於生存本能一直在衝撞該界線的人,很明顯不見容於主流價值觀;畢竟人是群居動物,找到和自己同一國的人成為他們心中的執著。

 

 冥王星早餐(3)    

 

我很欣賞這種「逾矩」。很多時候我們看見的並不一定就是真實且正確,因為我們時常是主觀的偏見,卻沒有客觀的判斷。性別認同這種事情其實是很個人的事情,一個男生要喜歡男生或是他男女都喜歡,其實是很個人的行為,他可能會讓父母家人頭痛,但是那還是他們自家的事情。於我何妨?於你何干?

 

Breakfast on Pluto基調屬於輕快且夢幻,故事就像童話般的開展,不知是否在諷刺現實不比電影想像來得美好,或只是單純以主角的角度訴說他瑰麗中帶點憂愁色彩的人生。他自小被養父母帶大,沒見過生母,但是根據他人口中的母親很美,讓他心生嚮往。他開始偷擦養母的口紅,偷穿養母的洋裝,偷偷在家裡表演服裝秀。終於有一天,養父母承擔不了他的特別,於是他向朋友宣告,他要離開自小成長的愛爾蘭小鎮,出發前往英國倫敦開啟尋母之旅。

 

冥王星早餐(4)    

 

他很小就知道自己很特別,他也很小就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會接受他;但是他將這份特別視為禮物,並且希望找到那個賦予的人──也就是他母親──希望她過得平安無恙。這段「尋根之旅」等於冒險之旅,裡面穿插了他與朋友、與教父(也是生父)、與生母,以及途中遇見的人們之間的故事。

 

特別的是,這部片時間設定1970代。正值英國與愛爾蘭衝突的背景裡,雖然不至於顛沛流離,但是衝突中犧牲了與他一起長大的朋友,那是他心裡永遠的痛。不論放大至國家或是縮小至主角個人,「立場的堅持」伴隨而來的,有善意的支持、認同,也有表示尊重的的成全、妥協,當然也有誰都不希望發生的衝突、革命。以主角而言,他渴望被認同,渴望歸屬感,渴望家的感覺;他不因自己的特別而與人衝突,一旦他知道造成別人的不舒服,就很體貼地先行離去了。大環境的無奈他選擇接受,因為他也知道那是很多人──包括他自小一同長大的朋友──個人選擇的結果。

 

冥王星早餐(5)   

 

後來他雖然找到了母親,以最不相關、卻是在很短時間又能夠近距離的方式接觸她,然後選擇遠遠觀望。他終於確定想像中的母親有多美,知道她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知道她有個可愛的孩子,這樣就夠了。他的心好像定了下來,回到愛爾蘭小鎮,與生父一同生活,與朋友一起把孩子(朋友與因衝突而死亡的朋友所生)撫養長大。最後看他與朋友一起推著嬰兒車並肩同行的背影有點鼻酸,才發覺這是一個被幽默包裝的悲傷故事;這也是主角面對人生的態度。

 

最後來一首片頭片尾都放的Sugar Baby Love。很慘的是我急著看Breakfast on Pluto,當天的狀況是兒子一邊看巧虎,我一邊靜音看電影,電腦螢幕一人一半的情況下,總有一個人要犧牲。過程裡他分心不看巧虎我才把電影音量調高,事後查資料發現這部電影的配樂都是1970年代的流行樂曲,有興趣的人可以藉由Breakfast on Pluto,重溫1970年代的音樂,也重溫1970年代的氛圍。

 

 

 2012.08.08

arrow
arrow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