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是否很多人有感自己對於生育率尚無貢獻,於是在公共場所很多人對於小孩吵鬧的容忍度提升?或說在少子化的社會裡小孩已屬難得可貴的資產,於是身為生產者的家長(連帶小孩)就順勢自我膨脹得嚴重影響他人而不自知?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支微末節,能夠在家教孩子的在家就要教好,否則家長出門只是給自己也給他人增添麻煩;別等到感受到旁人的壓力才開始面對問題,有時候並不是旁人無法理解育兒者的辛苦,而是家長或孩子的行為確實已經構成他人困擾。

 

期望別人替你著想之前,自己也要先為別人設想才好。

 

現在圖書館都推廣零歲閱讀,你會看見很多親子在圖書館進出,有值得學習的正面教材,也有提供警惕的反面教材。台中國家圖書館總館新開幕時,週末的兒童學習中心幾乎就像菜市場般喧鬧,在那次經驗之後我們週末就不再去圖書館,畢竟兒子還在很容易受影響的階段,反面教材有就好但不能多,多了就怕習慣成自然。

 

我最受不了的一次發生在西區圖書館,一個比張小勛大一兩歲的小女孩,她阿嬤就在旁邊讀她的報紙,然後有一句沒一句地叮嚀孫女不要吵別人。當時我如往常正在唸書給兒子聽,小女孩就湊過來聽,後來唸完了她就開始找他講話,然後拿了一本書要我唸給她聽。不過她拿的是我最不欣賞的童話故事,而且又是我最討厭的自以為為愛犧牲奉獻卻讓父母傷透了心的小美人魚,但我轉念一想偶爾也可以讓兒子聽這種以前沒聽過的,說不定他還能聽得津津有味。

 

可是當我一邊唸故事,小女孩卻一邊問為什麼N遍。我並不排斥小孩一邊聽故事一邊提問,但是我無法忍受上一秒才唸完的部分,下一秒她就問為什麼會這樣。比方說她問為什麼美人魚要拿刀刺死自己?我就要再重複一遍如果不是美人魚死就是王子死,因為美人魚想要王子活著所以她只能犧牲自己,可是這樣等於一個段落就要講兩遍。這只要仔細聽就不會錯過的因果關係,她提問擺明了她根本沒有在聽!而且一直提問等於一直中斷故事,這樣對用心唸和用心聽的人而言是損失,當聽者思緒無法完全進入情節,故事再動人都無法進入聽者的心。

 

但是我請她別一直打斷我唸故事,她似乎不太理解我的意思。我不由得觀察起她的五官與穿著,猜測她的家長日常給予她什麼照顧。她的黑眼圈很重,頭髮有綁但是很亂,她咬字不算含糊,但對別人說了什麼她不甚注意。後來讓我更受不了的就是她在書櫃之間穿梭,拉著張小勛大聲講話和奔跑。我明白小孩遇見合拍的很容易就玩開,但是也要看看場合適合否。當我強行將兒子拉住停下來,那小女孩還在跑來跑去,館員都上前出聲制止了,她阿嬤還笑吟吟的叫她不要跑

 

小時候我很怕被人講「沒家教」,也不敢隨便拿這句話套在別人身上,因為這句話不只是自己被罵,連爸媽都被罵進去了。自己帶兒子到公共場所之前,一定會告訴他該注意的事項,如果他不喜歡待太久,我們(當然父母一定是辛苦些)就想方設法互相配合一下。

 

可是就是會遇上一些把公共場所當他們家的家長。三歲以下的小孩我行我素還可以理解,但家長自我感覺良好到近乎盲目,就像談戀愛那樣盲目,跟她說干擾到別人了,她無力阻止小孩也不帶小孩離開,這樣是怎樣?

 

做家長的該嚴肅的時候就要嚴肅,該生氣的時候就要生氣。小孩已經在干擾別人了,家長還笑吟吟的說話?我真後悔沒有直接對那阿嬤說:「您應該帶她去公園。她需要去公園。」

 

 

 

arrow
arrow

    穗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